5月中下旬,市委巡察办主任曾志彦率葛旭华和我,深入新化县温塘镇兴隆坳村、繁荣村和邱住村,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在3天的督查期间,我们走访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员、普通党员、贫困户、非贫苦户、致富带头人100余人,实地查看现场10多处。行程虽然紧凑辛苦,但是感触良多。
(曾志彦同志向群众了解情况)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在先。精准识别,让群众服气。走访中,几个村的群众都认可目前贫困户的评选,普遍认为做到了精准识别,大家心服口服。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自己是残疾人,不能劳动,常年吃药,过得很艰苦。但因为子女在外打工,收入稳定,不能评为贫困户,他也表示理解。还很感谢村支两委和工作队平时对他的照顾和关心。精准识别,还是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的基础。只有做好了精准识别,才能根据“一户一策”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计划,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几个村的帮扶成果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敬业实干解难题,群众认可度高。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目前,全市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形成“结对帮扶全覆盖、整体脱贫大包干、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帮”的精准帮扶大格局。驻村帮扶队员们吃住在村,围绕驻村工作目标任务,聚焦工作重心,在精准上下功夫,宣讲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实地走访贫困户,研究帮扶措施,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
娄底市兴隆坳牛业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段老感慨:“以前我们村没有路,没有新房子,有时候连喝的水都没有,没人愿意嫁到我们这里,很多人打了一辈子光棍。现在国家重视我们贫困地区,给了我们很多好的政策,驻村干部辛苦奔忙,帮助我们修了路,现在家家都通了水泥路,修了10多处饮水池,解决了老大难问题。我今年69了,从没想过我们这里也可以这么漂亮,生活这么舒适。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在走访中还有一位老人家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她说:“过去我们缺水严重,牛在田里踩出的坑里的水都要舀回去用,一开龙头就有水用的生活想都不敢想,现在都实现了,这个扶贫脱贫工作要得啊。”一句欢天喜地的“要得啊”,道出了老人家对今昔生活对比的无限感慨习近平总书记说:“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 群众淳朴的笑容中,同样映照了驻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员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辛勤付出。
监督精准发力,护航脱贫攻坚。走访时,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在扶贫政策落实中有没有吃拿卡要的的情况,村里的工程项目有没有及时公开?”群众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各种优惠补助政策都透明了,村支两委的干部更加负责了,重大的事项也及时通知了。在与村干部的交流中,村干部都表示“现在的监督环节这么细、这么严,我们都是按要求做到位,没有什么想要从中捞取好处的想法,就是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工作反倒是更好干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到哪里,我们的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监督检查跟进到脱贫攻坚每一个角落,解决了一大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群众的一声“要得”里有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高度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今年要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纪检监察干部护航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唯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时刻保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做实做细监督,在精准发现问题上下功夫,坚决扫清扶贫路上的“拦路虎”,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