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寒冬十二月,正是读书时。12月28日,市纪委市监委“莲香书苑”读书分享会正式开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毛健刚出席活动并讲话,他寄语纪检监察干部要做“读书人”,让读书成为一个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并祝愿“莲香书苑”的读书活动能够历久弥新地举办下去。
此次读书会上,来自市直纪检监察机关和市委巡察办(组)的10多名公职人员通过朗读和推荐一本好书的形式,分享了各自关于读书的感悟,捡拾了文字背后的故事。现将他们的读书心得分期刊发,愿共同分享,你我共情,在嘈杂纷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
今天是读书分享会的第一期,我想来想去,也没有一本特定的书想要给大家种草,就想着分享一下自己关于为什么要读书的一点想法,然后把“读书”这件事安利给大家。
为什么要读书,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却一直没有答案。在书上看到很多答案都很玄乎,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我感觉自己并不懂。
后来又看到一段话,说一个人的气质中,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读书人心底的沉稳、坚定、从容会显现在脸上。我站到镜子前,觉得很是夸张,也自觉狼吞虎咽看了一些书,却也没见看出一些许气质,倒是把眼睛看瞎了。
直到后来,年纪稍大一点点,我突然有点顿悟,读书的作用跟人的经历是有关的,阅历太少,生活太单纯,读书就像是啃文字,没有共鸣,没有思考,没有沉淀,左眼睛进右眼睛出,书赤条条的在我眼里走了一回又赤条条的去了,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的:“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再后来,我偶然在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看到一句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突然觉得对于我来说,这可能就是读书的意义。
见自己。有人说,读书和生活中的很多其他事一样,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更多的时候,我读书就是觉得有意思,没事的时候,我会打开一本书通宵不停一口气读完;哀伤的时候,也会翻开一本书让自己融入另一种人生;烦闷的时候,也会着眼于字里行间宣泄自己的情绪。
每一本书都潜藏着不一样的自己,读书也是在读人。鲁迅先生说:“有人凭吊荒冢,有人瞻仰黄陵”。但若你两者都没经历过,你便不知道你属于哪一类。大学时有一位很有意思的老师,跟我们说,你们背诗背词不用太纠结它的含义,你只管背,等到你人生的某一刻,它就会突然跳出在你眼前,你在那一瞬间就会突然明白什么是“沉醉不知归路”“今宵酒醒何处”,什么是“天涯何处无芳草”“春宵一刻值千金”,当时我们就当笑话听了,但后来就会发现,确实如此。读书会不断的使你的朦胧变得更加清晰。
不过也有人说:“不读书被人骗,读书被书骗;被人骗,糊涂一时,被书骗,糊涂一世;想想,还是不读书好”。的确,也有一定道理,因为书读多了人也容易多想,想多了,活得便不简单了。但活得过于简单有意思吗,我觉得至少在青壮年时期活得简单并没意思。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觉醒的过程,你觉醒的早晚会决定你如何度过一生。而读书可以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成长,让你更快的认知自己。读书不是一个短期效应,但却是个一辈子受用的事。
见天地。井底之蛙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蛙坐井中,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美景”,就无法看到天地之大。而读书则是让你跳出井底本身的第一步,你从此便会知道外面的世界广袤无边,而世上有那么多人正过着你的想象力无法触及的生活。
读大学以前,我基本很少离开娄底。那个时候还没有流行诗与远方这句话,但是当我读三毛的书,发现了发生在撒哈拉的故事,她跟荷西的爱情,还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异国他乡,就突然觉得远方开始进入到我的视线。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里说:“什么叫草原,什么叫真正的高山,是上了安第斯高地之后才得的领悟,如果说大地的风景也能感化一个人的心灵,那么我是得道了的一个”,活在一方小小的天地,我第一次觉得远方对我的打动。后来,我又读了傅真的游记《泛若不系之舟》《最好金龟换酒》,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拉美,充满毒品和暴力的城市,马丘比丘的天空之城,鲜红色的湖泊,广袤的亚马逊平原......在书中,星辰连接大海,历史交织现在,信仰联通未来,所有一切都会向你涌来。
前年的时候,我曾花了几个通宵读一本书,就是刘慈欣的《三体》,读了之后觉得很被震撼。后来听说,奥巴马也特别喜欢这一套书,他在读完之后感叹,原来人类在宇宙当中竟然是这么低级的一个生物,想起来,自己成为美国总统,也不值一提了。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在书中,你不仅看见了天,看见了地,还看见了在时间的长河里,太阳死去,宇宙坍缩,万物归原,就会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见众生。每个人的一生是非常有限的,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环境,遇到有限的人,做着有限的事情。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过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的生活。但是读书,却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体会一万个人的人生,当我们在书中投入、体认,才有了打破自身的局限和狭隘的可能性,也便有了打量自身和人类的眼光。你没有经历过,却好似陪着他一起经历了喜悦、忧伤、感动、人性的闪光、生活的阴暗、隐秘的角落、思考的力量、伟大的灵魂,在阅读,就是在经历。在书中,你可以认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也可以面对“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海明威,甚至可以对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司马迁,在书中,你可以穿越世事千年,不过用一小憩的时间。
在读过的书中,有一本书,我读过三遍,就是《红楼梦》,我第一次读红楼时是初中,读不太懂,当时只觉同情林妹妹的悲剧,讨厌薛宝钗的从中作梗,再长大一点,当自己一只脚犹在林黛玉式的好恶随心中,一只脚却已踏入了薛宝钗式的圆滑世故中,心中便又多了一分理解。后来再读红楼,觉得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它自己。林黛玉作的诗就该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刘姥姥做的事就该是“醉卧怡红院”,王熙凤说的话就该是“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都觉得很鲜活。读一遍红楼,就经历了他们每一个人的一生。尽管自己还在姹紫嫣红的人生阶段,却也体验了别人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学生时代,我喜欢读风花雪月的诗,但现在我更喜欢苏轼的词,虽然还没有感受过人到中年的得意或失意。但是当我读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时,内心就能涌起这种豪迈,当读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就会感受到这种洒脱,当读到“人间有味是清欢”时,就仿佛可以体会到这种清欢。
最后,我想说,读书和旅行都是很美好的事情,它赋予你前所未有的自由,打开你的眼界,让你看到生活中无限的可能性。可是这些毕竟不能代替生活本身,更无法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而生活中的这些磕磕绊绊,不管你想或者不想,它就在那里,不离也不弃。但读书也好,其他也好,可以让我停下来面对自己,充充电喘喘气,让我在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给我继续上下而求索的勇气。(市纪委组织部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