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面对繁重的信访举报工作,坚持“严”字主基调,认真核查处理,并深入做实做细案件查处“后半篇文章”,推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在破解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上下硬功夫,力求在源头上筑牢“防护网”,着力改变以往被动查处案件为主的工作状态。
紧盯整改,确保工作建议取得实效。2020年3月,该组针对公务用车管理漏洞,对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4年公务用车加油维修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通过分类梳理、仔细甄别,核查相关用车台账和财务凭证,调取加油卡使用信息,找相关当事人确认,逐笔核实违规加油疑似问题,清查了隐藏暗处的“车轮腐败”,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对24名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辞退8人,立案审查3人。根据核查发现的问题,该组及时提出了书面工作建议,进一步规范用车范围、派车流程、维修保养、加油、通行费和驾驶员管理,同时跟踪整改是否真正取得成效。经查,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车辆每公里平均油耗1.75元,2020年降至1.22元,维修费和洗车次数大幅度减少,单台车运行费用迅速下降。
排除阻力,着力整治行业不正之风。针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违规收取环评费等问题,该组发扬斗争精神,排除各种阻力,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先后4次组织召开生态系统相关专题会议,统一思想,着力惩治系统内的不正之风。经请示市纪委领导同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开展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纪律要求的通知》,要求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在强力纪律要求和震慑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通过自查自纠,共上缴违规收取的环评专家评审费190笔14.05万元。在此基础上,该组针对系统内违规收取验收费问题进一步整治,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机关纪委进行了专项核查,共上缴违规收取的验收费223笔 9.36万元。该做法得到了驻省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的充分肯定,认为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刊发在省纪检监察工作简报(第6期)上,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作为经验推介。
统一思想,力推环评审批改革创新。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事项工作效率和潜在廉政风险,建议市生态环境局对环评审批事项只做达标项目“录取人”,不做技术评审“阅卷人”,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率先开展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一开始有部分同志对此不是很理解,但经与该局主要领导商议和班子成员广泛沟通,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主要领导积极推进,明确环评报告实行“一版制”,在申报受理后不允许更改,组织专家采用“高考阅卷”方式、按照“五个不批”要求对环评文件进行评判;对未通过专家技术评审的报告,作出不予审批的决定,并将相关信息录入信用库管理,优化了审批流程,提升了审批效率,也消除了廉政风险。2020年,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王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