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半月谈网刊发调查报告《挖空心思找亮点,左支右吾藏弱点,人浮于事拼绩点 “三点工作法”困扰基层》一文,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8月25日 人民资讯)
开展新工作或者是推行创新举措时,一般都是要先试点,通过打造“亮点”,建立示范样本,从中总结经验成果,探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全面推广做准备,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挖空心思找亮点,左支右吾藏弱点,人浮于事拼绩点的“三点工作法”,不过是为了“亮点”而“亮点”,企图在各类检查考核中蒙混过关,制造亮点突出的假象,妄图在检查领导心中留下“好印象”,增加“印象分”。这种形式主义的“变种”不仅给基层“添堵”,更是污染了奋斗精神,带偏了实干节奏,其危害不容小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究其“三点工作法”背后,是个别干部“对上负责,对下敷衍”的扭曲政绩观在折腾,更有上级考核检查重形式、轻实质的形式主义埋下的根。个别检查组满足于看现场、听汇报、看资料“三步曲”,按照既定路线参观“盆景”,听取“水分报告”,查看反复优化美化的资料,不深入实际,不接触群众,不刨根问底,更有甚者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心态,滋生了“三点工作法”的土壤,成为形式主义顽疾。
正所谓“治顽疾还需下猛药”。根治“三点工作法”,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做“资料秀”,不做“看秀人”,以严实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望闻问切”,
深入实际调查实情,深入群众了解实效,以一手鲜活的资料,找准存在的问题,摸清实际效果,倒逼工作推进。纪检监察部门要紧盯“关键人群”,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主动作为、严肃问责,以问责倒逼工作落实;要健全督察检查问效、失责问责机制,对作风问题常抓不懈,高举处罚的利剑,对弄虚作假的作秀者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让“戏精”没有生存空间;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建立问题办理和回访机制,发挥基层群众的力量,同时也要树立起重用老实人、重用实干人的选人用人风向标。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科学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改变考核侧重;要进一步健全工作的公开透明力度,将工作进度、举措、成效进行公开晾晒;
亮点源于实践,成绩源于实干。只有真正解决好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每一项惠民利民便民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才是真正的亮点。(湘潭市湘乡市中沙镇 曾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