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古贤箴言论廉洁——门如市,心如水

新化县教育局   阳跃君   2022/5/30 21:19:50【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汉书•郑崇传》记载了郑崇在皇帝责问其门庭若市是否有问题时的答语:“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意思是说:来我家上门请托、说情的人确实多得像市场一样热闹,但我的心却像清水一样纯洁。

郑崇此话可谓掷地有声,若不是自己能做到不为私心所俘,又如何能面对宦海风云而心静?他身处复杂的权力纷争与世俗利益的纠葛中,面对重重考验与诱惑,仍不为私心所俘,心如止水,实在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

为官者能做到“门如市,心如水”,充分彰显了清白为官的人品和清静如水的人生化界。身在权位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保持廉洁的本心。越是诱惑多,越需要“心如水”的定力。只要分管某一部门、掌有某一方面的实权,“门如市”的情形就在所难免。当然“门如市”也未必全是坏事。公务繁忙时,八小时之外加班工作、回家后谈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李瑞环同志在天津任市长期间,他是“臣门”八字开,喜迎八方客。并为自己订了规定:每年在家举行三次恳谈会,分别邀请知识分子、市民、老同事上门相聚,倾听他们对治理天津、发展天津的意见和建议,得益匪浅。由此看来,为官者“门如市”未必不是好事,但也要警惕在“门如市”背后所潜滋暗长的“说情风”与“送礼风”。所以为官者更要“心如水”,刚正不阿,清白无瑕、静如止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廉洁无私的本色。谢觉哉有诗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没有私心杂念,上门说情、请托者再多,也不会为甜言蜜语而动摇意志,更不会丧失立场、放弃原则底线。

《老子》告诫我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心静如水,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是常修为政之德的根本,也是炼就如水品格的最根本保证。法治约束终究是外力,为官为政者还需要练就“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平静内心,穿上不怕腐蚀的“护身马甲”,曾国藩写下过“以公震人,以勤治事,以廉律己”的警句,时刻不忘提醒自己修炼官德,至今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淡泊之守,镇静之操,为官者应当常持有之。孙叔敖家徒四壁、张汤所有家资不足五百金、海瑞没有棺材钱、汤斌死后仅剩八两遗币……为官者应当识透为官的根本,悟透人生的真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心如水”的生活方式。真正的恬淡是经历任何身色犬马的境遇,依然保持内心恬淡的本色。在入世的喧嚣里保持着出世的高洁,固守静水之心。只有这样,人生才有幸福和价值可言。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这句话出自西汉桓宽的《盐铁论•疾贪》。意思是说:想要影子正,就必须端正投下影子的标杆;想要下面的人廉洁,首先自身要做到廉洁。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时引用这句话。

纵观《盐铁论•疾贪》,桓宽的观点很明确:社会出现的问题起因在于官场腐败,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官场腐败。贪婪卑鄙的弊病在领导而不在下面。所以才需要“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才需要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不允许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老百姓的心中自然有一杆秤,同时下级也将上级作为标杆,上行自会下效。

古人十分注意自身的修为,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晋哲学家杨泉说:“上不正,下参差”。唐代诤臣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道:“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北宋文学家苏辙表示:“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宋朝文学家林逋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清康熙帝认为:“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俨然成为了古代君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古代官场守则的重要规则。

这些古人的精粹之语,延伸至今尚不过时。抚今追昔,可以认为: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并以身作则,就能上行下效,带动风气的好转。

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就能上行下效,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并赢得老百姓的口碑。风成于上,俗形于下。综观当下,一些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忘记党的“以身作则”优良传统和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最终腐化堕落。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严于律己守住底线,干净做人勿忘初心。前人对此已作了很好诠释。严于律己,是做人之底线,也是处世的最低标准。要修身立德、敬业立命;要风清气正、光明坦荡;要牢记使命、勿忘初心;要以民为本、一身正气。为官为人为事,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做到慎独慎微,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以令率人,不若身先”。领导干部需要将为民服务牢牢放在心上、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以身作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这样才能和老百姓心连心,才能无愧伟大时代和伟大事业。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诗曰:“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只要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得到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官清吏不横”是古往今来老百姓对所处社会的一种美好期盼。吏横不横,自然容易易识别;而官清与不清?则识别似乎有一定的难度。湛江先贤陈瑸解释说:“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可谓一语道破玄机,逾越了“非分”这个标准,都可以视之为“官浊”,也就是:腐败!

春秋时期鲁国的权臣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所谓政,就是正的意思。为政者行为端正作出了表率,谁敢不正?百姓不仅在观看为政者的一言一行,也在学习为官者的一言一行。只有执政者自己立身正、为政正,才能聚人心、合众力。执政者当谨守底线,以“吾有正俸”正告诱惑,以“吾本民仆”诚心服务,自然能官清吏贤,老百姓自然安乐,国家自然兴盛。

官清和吏不横,是古人对所处社会的一种良好期许,今天也不例外。官风决定民情,官员的一举一动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偏偏有一些官员摘去“为人民服务”牌匾,心中默念“有权不使,过期作废”,还有些公仆执法行事粗暴,甚至横行霸道、胡乱作为,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作威作福、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老百姓岂能不寒心?只有让坏作风无处藏身,以实际行动接地气,以真诚之心服务群众,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道德靠自我谨守,权力靠制度约束。要官清吏贤,就需要约束好权利。事实证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利国利民,用不好祸害一方。因此权力必须要放在阳光下,把“霉味”晒掉。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才能真正迎来海宴河清的政治生态。

百信心中自有一杆秤。张伯行、海瑞以清廉刚直为官,百姓拥戴称颂;焦裕禄、孔繁森坚持群众路线,铸就伟大的时代精神;和珅、严嵩私欲膨胀、聚敛钱财,最终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应当时刻为老百姓着想,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并廉洁奉公,不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接地气、有正气。久而久之,泱泱中华必将风清弊绝、河清海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一定可以实现。

欲速则不达

话说子夏到莒父当邑长,就问他的老师孔子怎样才能尽快治理好莒父,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细细体会,其中深含着为政治国的道理,也深含着廉洁自律的道理,尤其是“欲速则不达”的观点,几千年来警醒着世人。

柏杨先生曾说:“躁进之士则身不由己地到处寻觅可以撞门的别人的人头,更为劳苦,危险。”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宋朝的朱熹十多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只有经过一番苦功方能有所成。后来他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急于求成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做事都应放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最终水到渠成。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最终破茧成蝶。在中国女排处于衰落期的时候,“铁榔头”郎平肩负起了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这个重任,她深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深知我们女排队员的底子,不追求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最基础的做起,一步一步来,最终带领中国女排重新夺得了世界冠军,其个人也实现了人生新的飞跃。

“夫欲速则不达,半岁之病岂一朝可愈。”党风廉政建设既要注重“质变”的突破,更要强化“量变”的积累,既要迸发开拓奋进的“闯劲”,更要练就持之以恒的“慢功”。“欲速则不达”,部分人追求反腐速成,总希望一夜间见到实效,结果却往往相反,说不定还会打虎不成反被老虎咬。

“静而后能安,安能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对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来讲也讲究遵循工作顾虑,循序渐进,党员干部要守得住“初心”,满怀“热心”和“诚心”,沉住心融入工作,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冷静处世,砥砺前行,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真正成为人民信得过的好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更要沉住心、沉住干、沉住气,基层工作错综复杂,群众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部分基层干部“沉不下来”,也“爬不上去”,就导致业务上不上心上手,工作中“得过且过”,最终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待。

“罗马非一日建成”,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肯定是不行的。工作中,从部署安排到任务落实,不可盲目追求速度与进度,应当精细精确精准谋划,才能严谨细致落实到位。“滴水穿石”,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揠苗助长式的追求速成和功绩,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只有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破除急于求成的心态,树立久久为功的意识,用绣花的功夫,把一针一线落在对的位置,步步为营,方能“水到渠成”。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它时时提醒为官为政者,要有远大的眼光,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学会循序渐进,清除心灵深处的浮躁,用实际行动去除那些躁进的负能量,恢复一颗宁静的心,一步一个脚印!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欲速则不达”,全体党员干部要戒骄戒躁,多“踱方步”,厚积而薄发,争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公仆。(新化县教育局  阳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