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要是有利可图便来者不拒的法院院长,到在茶楼中一边与商人高谈阔论一边“修改”工作报告的住建局长,再到为在押人员开设豪华休息室的看守所长······。《警钟(2)》披露的一件件腐败案例背后的细节令人瞠目结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向深入,为何仍然有党员干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铤而走险、身陷囹圄?从主观上看,背弃党的初心宗旨,人民性丧失是重要原因。
一名党员干部一旦丢弃了人民性,就会在思想上漠视群众、政治上蔑视群众、情感上疏远群众、行动上排斥群众,对群众冷暖安危不关心、不上心、不用心,满脑子都是个人得失,逐渐“放浪于行骸之外”,沦为名缰利锁的囚徒,在纪律作风上越底线、踩红线、触高压线,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人民性与党性是内在一致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检察机关党员干部要始终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就必须把锤炼党性、人民性作为终身必修课,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不断用检察履职为民造福。
要从党的伟大历史中体悟人民情怀。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中国。救亡图存呕心沥血的中国革命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就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 “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纯粹质朴的人民性。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规定“不拿工人农民一针一线”,十三年的延安岁月中,党中央的文件、广播里提得最多的词是“人民”,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战胜了敌军的装甲坦克,在西柏坡毛泽东同志“为人民造福”的千叮咛万嘱咐……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始终与人民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检视自身、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就要在学习党的伟大历史中不断厚植人民情怀。
要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贴近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践行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就要坚持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进对群众的了解、培养同群众的感情,做到深入实际察民情、甘做学生问民意、设身处地体民需。要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杜绝官派作风、领导做派,拒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经常了解群众关心什么、缺什么、急什么,对检察工作有哪些不满和意见。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对迷惑不解要耐心解释、对怨言怨语要疏导化解、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错误看法要引导纠正,确保检察履职的过程始终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
要在检察履职中为人民谋利。民心所望,施政所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检察,在检察办案中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办案质量的最终标准,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坚持能动检察,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在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保护、劳动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办出更多精品案件,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到司法获得感。要在检察履职为民造福中,不断深化党的初心宗旨,促进增强防腐拒变戒奢的免疫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事业中去,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娄底市人民检察院 张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