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坚信念与存敬畏是一体的,如果说坚定信念是对干部的高标准要求,那么存敬畏便是低标准要求。信念不坚定就会没有敬畏,存敬畏就要信念坚定。
一、把稳信念之舵,方能“乘风破浪会有时”
理想信念,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心胸就开阔,行为处事便不会仅仅局限在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名利至上等利己主义私心中,而会对个人名誉、地位看得淡、放得下,才能始终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才能始终恪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对党忠诚。警示教育片《警钟(2)》中披露的大搞权钱交易、追求生活享受的贪腐典型,与面对反动派屠刀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夏明翰等革命先辈形成鲜明对比。历史早已经给出答案,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的干部是没有好下场的,早期入党后变节叛党的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等人是如此,现在违纪违法的反面典型亦是如此。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守一辈子,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如果说在革命年代坚定理想信念便是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那么在和平时期,坚定理想信念便是服从组织安排,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等。作为年轻检察干部,在履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中,要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险、担重、担难。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个人成长才不会偏航,才能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筑牢敬畏之堤,方能“风雨不动安如山”
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知敬畏才能守底线,才能不至于什么违纪违法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警示片中的反面典型顶风违纪,以身试法,骇人听闻,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丧失了敬畏之心、失去了戒惧之态,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侥幸心理中迷失方向,在“千里来当官,只为吃和穿”的享受主义中铤而走险。
能知敬畏,在于勤学常思。行为堕落与思维枯竭是息息相关的,当权力不是用来为党干事业、为民谋实事时,思维上的枯竭是显而易见的。停止理论学习,个人无法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也无法汲取到先进文化养分,自然不能辩是非、明对错。始终把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摆在首位,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把好脉、开好方,在工作安排时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不能丢了业务知识学习,业务知识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勤学常思,方能行稳致远。
能知敬畏,在于严以修身。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需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不良的生活作风会影响干部整个工作状态与价值判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8小时外兴趣爱好,涵养操守,慎独慎微。
能知敬畏,在于树好家风。家庭教育是成长的第一课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党员干部要带头坚守党纪、国法、道德,正言行,规举止,始终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警示片中,有在家藏匿赃物家人乐享其成的,有明知违反党纪国法家人熟视无睹的,还有权钱交易家人积极参与的,唯独没有在悬崖边敲一敲、打一打的。家风不正,家人就不会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行为自觉。涵养好的家风,对干部成长至关重要。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生逢伟大时代,干部不应成为后人哀叹的对象。警示教育片中的反面典型昭示了干部成长的禁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始终解决好信念、敬畏等几大课题,坚定信念、常存敬畏,修炼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长为能担事、担成事的人民公仆。(娄底市检察院 喻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