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党的创建初期,蔡和森就极力提倡按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原则建党。他在法国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写道:“党的组织为极集权的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并指出:“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分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蔡和森不仅是我党“铁的纪律”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且处处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的纪律。 1922至1925年,蔡和森长驻上海党中央机关,担任《向导》周报主编。当时,他家境贫寒,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寒冬,家里掏不出钱买木炭取暖。有时他工作到深夜,手脚都冻麻木了,就烧几片废纸取取暖,或者倒一盆热水洗洗脚,又继续工作。一次,他的一位亲属见他经常熬夜,实在受不住,就提出将实际情况向组织报告,以求解决烤火的困难。蔡和森当即向亲属提出严肃批评:“现在党的困难很大,我们干革命,怎能只考虑自己的困苦,给组织添麻烦呢!” 蔡和森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他在上海主编《向导》期间,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营养不良,哮喘病时常发作。有个时期,病得很厉害,需住院治疗,但他考虑,中央工作多,人手少,自己住医院,要给组织添很多麻烦。为了不加重组织负担,他一面带着重病仍孜孜不倦地工作,保证《向导》周报按期出版,一面挤时间撰写了《社会进化史》《俄国社会革命史》两部著作,宣传革命真理。 对于蔡和森撰写的这两本书,陈独秀与李大钊曾多次给胡适推荐出版。陈独秀在一封信中写道:“蔡和森兄卧病在床,医药无费,弟不忍坐视其贫困而死,特函求吾兄即将他的书稿函告商务结束,余款早交,使他得有药之费,或可活命。”李大钊在给胡适的一封信中写道:“蔡和森君所著之《俄国社会革命史》,世界丛书内可否纳入?和森很穷,专待此以为糊口,望吾兄玉成之。”陈独秀与李大钊写给胡适的信,不但表现了他俩与蔡和森之间的友谊,也反映了蔡和森当时生活困苦到了何种地步。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他以著书为“糊口”和“药之费”。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李立三在党内推行着一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蔡和森抵制立三路线,因而曾遭到过李立三的排斥,被撤销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并被派去莫斯科学习。 受到挫折以后怎么办?开始,蔡和森是想不通的。他住在联盟旅馆一间小房子里,整天埋头看书看报,从不发表任何言论,后来他想: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得起考验。毛泽东在五大期间,不是也曾被陈独秀排斥在大会之外吗?但他坚持革命,坚持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于是,蔡和森决心像毛泽东一样,不气馁,要斗争。在莫斯科期间,他积极参加共产国际对陈独秀的讨论,并写了《论陈独秀主义》的长篇论文,后发表在党刊《布尔什维克》第四卷第五期上,对清除党内的右倾思想起了很大作用。 1930年9月,党准备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错误。这时,蔡和森已被派回国参加中央领导工作。有的同志说:“立三曾排斥了和森,和森这次应给他一点厉害看。”但蔡和森不是抱着这个态度。他认为:受到错误路线的排斥,对自己是个考验;正确路线战胜错误时,对自己同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个共产党员应该经得起各种考验。因而,他坚持党性原则,既不搞打击报复,也不居功自恃。 在热情帮助李立三纠正错误的同时,他也作了深刻的自我检查,并表示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不但要口头上承认,而且要在将来的中国实际斗争中加以改正。”蔡和森这种纯正的思想作风,深深感动了当时犯有严重错误的李立三,说他的讲话“是完全对的”,虚心接受其批评,且对全党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育。 在党内,他总是把“服从组织分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作为铁的纪律,自觉遵守。1927年“八七”会议前,他曾向中央请求,要同毛泽东回湖南搞农民运动,并得到了中央的同意。但“八七”前夜,他与彭公达正欲上船离开武汉时,忽然接到中央命令,立即停止去湘。是坚持去,还是不去?蔡和森想:个人应该无条件服从组织,这是铁的纪律,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遵守。于是,他决然离开了船埠。在第二天的中央紧急会议上,党正式作出决定,派蔡和森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去北方局工作。他二话没说,会议一结束就往北方局去了。 1931年春,蔡和森两次从苏联回国后,又想跟毛泽东到中央苏区瑞金去做军事工作,但党中央根据革命需要,要派他去领导广东省的革命工作。当时,两广的党组织已遭到严重破坏,广东省委机关不得不迁驻香港。蔡和森服从党的决定,愉快地去了香港。 蔡和森到香港不到三个月,就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后引渡到广州,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拷打,但他忠贞不屈,正义凛然,没有向敌人泄漏半点机密。敌人无可奈何,只好将他秘密杀害了。 自律的目的是为了廉洁,廉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促进工作。蔡和森思想纯正、坚持党性原则,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即使在生活极其困苦的情况下,也始终坚持廉洁自律,不给组织添麻烦。今天,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蔡和森,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恪守廉洁自律的准则,要有更高的追求,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者单位:双峰县井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