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杜溪庄写私信不用公家纸

清廉娄底   李群芳   2023/5/16 15:06:4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杜溪庄写私信不用公家信纸这件事是市党史联络组原副组长刘向成讲给我听的,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杜溪庄是涟源市金石镇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担任涟源县委常委,且常担任值班常委的职责,即其他常委常常或长期下乡驻点,他则留守机关负责处理县委日常事务,责任和权力都比较大。

有一次,刘向成看到杜溪庄从街上文具店买了信纸和笔墨出来,就问他是要干什么。杜溪庄告诉他,是要写信给亲戚。刘向成笑着说:“办公室万千的信纸和笔墨,拿着用就是了!”没想到杜溪庄正色道:“小刘,我这是写私信,不能用公家的信纸!”刘向成听了,不禁肃然起敬。

刘老还讲,杜溪庄当了十多年的常委,但家里从没有添置什么像样的家具,甚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生活非常简朴。他是值班常委,权力很大,办什么私事其实是很简单和方便的,但他的妻子和儿子一直留在农村务农。

刘老从市政协秘书长位置退休后,因办事公道、待人至诚,一直担任政协老干支部书记。他不止一次给我讲起杜溪庄老领导的这个小故事,言辞间充满敬仰之情。

我不禁想起一则古人的故事。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北宋时期有位姓李的博州太守,“其人极廉介”,有一次,“京递至,发缄视之。中有家问,即令灭宫烛,取私烛阅书。阅毕,命秉官烛如初。”说的是这位李太守晚上处理公务的时候就用公家的蜡烛照明,阅读私信的时候就用自己买的蜡烛照明。

现在看来,这等事情看起来或许有点迂腐古板,然而,其中所透射出来的公私分明、不损公肥私的强烈光芒,足以令人灼目难忘、受益匪浅。(作者单位:中共涟源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