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上北京的风钻工

清廉娄底   曹荣   2023/6/11 15:52:27【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慕名去冷水江桃山坳锡矿山职工家属区,寻访九十多岁的曾节元老人,几经打听,正在健身的老者告诉我:“曾劳模,天晴时他常常在砖水塔下小卖部坐一坐。”并热情引路来到小卖部,出于礼节与尊重,我在小卖部买了点水果。

  听说去看曾劳模,年轻女老板笑容满面,让我不用付钱,提去就是,也算上她的一份心意。因此,我邀她一起合影留念。她情不自禁地告诉我:“曾老德高望重却非常和气,年轻时是劳模,三上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作为他的邻居,也无上光荣。”

  曾老的大儿子曾永忠热情地接待我们,得知我们的来意,并在我们一行人的极力要求下,找出几枚奖章为父亲戴好,一枚“青年突击手”奖章,一枚“重工业部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56)”奖章和一枚“劳动光荣(1956)”奖章。

  曾老头戴一顶藏青色毛呢面料的帽子,脸庞红润,没有因为岁月的更迭,打磨掉那一身大矿山工匠的气质。人没开口说话,就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气度。与曾老握手寒暄时,发现比见过的任何一双手都要粗糙。

  曾老很健谈,问明来意,便笑着喝了一口水,清清喉咙,不紧不慢地向我们叙说着他的人生过往。14岁父亲去世,他给地主作田,力气小提不起犁耙,养活不了自己,生活所迫上陶塘街做挑夫。

  1952年3月通过招工进了矿务局。跟着东北姚师傅学手工打炮眼,自己不怕吃苦,勤劳肯干,用肚子顶、用肩膀扛。1953年前后,矿山通了电有了风钻。当时还是打干钻,粉尘大,他刚下井矛盾重重,心里也常常在斗争,担心干风钻,身体吃不消并且存在危险。刘助明大组长不在时,虽然他是学徒,但会主动掌钻带着大家干。

  曾老一口气说了一长串以往的经历。

  他说,那时,局团委成立两个风钻青年小组,我们小组刘立生和杨亲富是他的好助手。另外一组,因为组长不想打钻,不久改行去放炮,人员解散。几个月后,他们小组相对全局其他班组成本低、功效快,成为矿山完成任务最好的小组。

  特别是,1955年4月,开拓南矿203平巷,需要掘进500米的运输、采掘道。要求速度快、质量好。这里地下水很大,有人只掘进几米就不愿再干下去。他和助手刘立生、杨亲富穿着胶布衣,不到十几分钟,就会全身湿透,身上没有一根干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继续干。

  该平巷是最硬一级矽化岩,战胜它,最好办法是推广苏联的平钻和硬质合金钻头。新设备新技术,小组成员勤奋学习钻研,埋头苦干,技术创新,短时间解决了“合金钻头消耗大,打眼能力低,纯打眼时间短,掘进能力达不到国家计划”的关键问题。并且和小组同志实行钻头的五项关键性革新,把每台工班机动时间200分钟提高到397分钟以上。

  曾永忠不知从什么地方搬出一个小皮箱,在父亲耳边大声说:“您老人家休息一会,我给小曹看几样宝贝。”我一一接过来,有曾老用过的笔记本,两本湖南省第二届省人大代表会议的文件集,早年间刊登有曾劳模事迹的多张《锡矿山工人》报,一本1955年出版的《伟大祖国的忠实儿女》及各种证书。

  曾永忠说起父亲的功绩侃侃而谈,如数家珍: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4岁那年的11月,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6年3月,出席重工业部第一届先代会,同年4月以集体代表身份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还是湖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

  曾永忠说,他老人家一辈子的骄傲,就是打掘进,像划豆腐一样得心应手,打的巷道,像木匠弹过墨线。

  我翻看曾老几十年前的学习笔记本,中间插图具有强烈时代感。一段话特别显眼: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是集体凝聚强大合力,荣誉归功于全小组,归功于整个矿山。

  最后,曾永忠打开一幅长长照片,指着众多合影人中他的父亲,告诉我们:“这是父亲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时,与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曾永忠说起父亲三上北京,无比自豪。他用一句话总结,父亲之所以在井下能够克服万难,多年能够战胜病魔,他的精神源泉来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

  曾永忠轻轻告诉我:“只说一件事,你会对我们家庭有大概了解。早几年我弟弟因医疗事故去世,按照平常处理,会去寻医院索赔,而我父亲一句话,制止大家的行为。他老人家说,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单位,没必要找医院的麻烦。父亲的一言一行默默影响着我们,对年轻人更是潜移默化,不论从读书到工作,还是为人处事,都是诚实做人,勤恳做事,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窗外,那座砖砌的水塔,密密麻麻爬满爬山虎,郁郁葱葱!这独特的风景我来不及欣赏,却想起爬山虎的别名“捆石龙”,把“捆石龙”改成“缚石龙”,送给与岩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曾老,应该恰如其分。(作者单位: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