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任,是您给了我弟弟一次重生的机会,真的很谢谢您!”去年底的一天,曾先生姐姐走进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九病室(骨创伤、心胸外科、创伤中心)主任办公室,从包里拿出两面锦旗,上面写着赠:杨主任、曹浩医生和全体医护人员。
锦旗常有,一次送两面锦旗却不常见。一了解,才得知这两面锦旗背后有着一段浓浓的医患情谊,也是该院在“清廉医院”建设过程中清正医风的表现。
事情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我们这里有人被机械皮带打伤了!”2022年6月14日晚上11点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电话骤然响起,医护人员接警后迅速出诊,同时将患者伤情向创伤中心技术总监杨莹报告。
这位患者就是曾先生。当时,曾先生右侧胸腹部受伤,精神状态很不好,血压极低。“通知创伤中心立即启动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得知这一情况后,杨莹当机立断。
所有人都动起来了!心胸外科、普外科、B超室等科室医护人员严阵以待。
“马上抽血化验、配血,进行紧急治疗!”曾先生被送进急诊后,创伤中心组织人员对其进行加急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多根肋骨骨折、右侧大量血气胸。
通过床旁B超和CT检查可以看到,曾先生胸腔内有大量积血,很可能是骨折的肋骨刺破了肺和血管,导致失血性休克。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立即手术,随时会因大出血而导致生命危险。
送入手术室后,医护团队马上为曾先生进行手术。杨莹及其团队为曾先生进行了胸腔镜下右下肺叶切除,将破裂的肺动脉结扎止血,并对危险部位的肋骨实施了内固定术。历经4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曾先生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术后,曾先生被转入ICU接受进一步治疗。6月18日那天,杨莹像往常一样去ICU查看了曾先生情况,随后回到办公室和其家属交代病情,不曾想,曾先生姐姐突然塞了一个红包到他口袋里。
杨莹婉言拒绝,曾先生姐姐却执意要给。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几番推拒,为让家属安心,杨莹只好暂时收下红包。
可没多久,曾先生姐姐就收到了一张1000元的缴费凭证。“送红包只是想感谢,从没想过送出去的红包还会退回来。”曾先生姐姐说,那天晚上,她来得匆忙,没钱交住院费,但医院还有医护人员什么都没说,不计代价全力救治她弟弟,“我心里的感激说不出,红包他们又坚决不收,加上杨主任和护士长都多次和我解释医院相关规定,我只得打消送红包的想法,但内心的感谢总要表达,所以,我这才一口气定制两面锦旗表达心意。”
“当时杨主任收到红包后,转头就将红包交到了我手里,嘱咐我将钱给患者交住院费。”九病室护士长金城强说,这并不是杨莹第一次上交红包,“每次收到推拒不了的红包,他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要我帮忙处理。”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九病室。神经外科主任邓坚强、普外科副主任谌磊固也遇到过。
家中顶梁柱杨先生因小脑出血昏迷不醒,情急之下,家属急中出昏招,想着是不是给了红包,医生会更加尽心尽力救治,便偷偷给邓坚强塞红包。
“治病救人本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个红包我不能收!”邓坚强再三拒绝。几次拒绝无果后,看着杨先生家属忧心忡忡的脸庞,为了宽慰他们的心情,邓坚强最终收下了红包,随后交代护士长杨柳将红包里的钱充值到杨先生的住院账户里。直到杨先生康复出院,家属才发现隐藏在住院账户中的医者仁心。
还有一日,普外科患者周奶奶的家属突然发现住院账户里多出了1600元,正当他们谈论怎么回事时,普外科护士长曾媛走过来解释:“这是你们塞给谌主任的红包,昨天他嘱咐我将红包里的钱如数缴到周奶奶的住院账户里了。”
“原来如此!这里的医生不光医术高,医德也好。”周奶奶家属由衷感叹,有幸遇到这样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医院和这样医德好、医技高的好医生,是他们的幸运。
拒收红包不仅是制度约束,更是医生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当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拒收红包不成功时,都会以这种方式退还给患者。他们常说,救死扶伤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对他们来说,只要患者和家属能充分信任理解他们,平平安安康复出院,就是最大的“红包”。
杨莹、邓坚强、谌磊固等医护人员巧拒患者红包的事例,只是市第一人民医院“清廉医院”建设的一个缩影。2022年,仅外科党支部就拒收患者红包4万多元。
“大医精诚至爱仁和”,不止是一句挂在墙上的院训;“以患者为中心”,也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多年来,市第一人民医院严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内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片,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廉洁行医、廉洁自律的观念,着力把行风教育成效转化为自觉行为;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原则,将“清廉医院“建设关口前移,创新教育平台,开展榜样引领,培育新时代良好医德医风;开展“过度医疗”专项整治,开展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和医保专项整治,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打造医患关系清朗和谐的“廉洁医院”。(作者单位:娄底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