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观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
娄底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彭希勇
2月14日,我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警钟3》,该片选取了近年来我市发生的几起反面典型案例,通过办案人员揭示、违法违纪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生动还原他们逐步忘记初心、迷失信仰、堕落腐化的真实过程,警示片中他们锒铛入狱、面对铁窗生活的悲惨境况和他们声泪俱下深刻反省忏悔的镜头,给我们上了一堂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课。本人结合《警钟3》以及前段时间观看的警示教育专题片《永远冲锋号》《忠诚与背叛》等,进行了思考,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所有的片中人,曾经都是看片人,说得再好,做得不好,都会在劫难逃
记得之前李荐国在观看《警钟》的时候,对娄底的领导干部说过一句话,“不要从看片人变成片中人”,说完之后不久他就被组织审查调查,变成了警示教育片的“片中人”,他台上说的是一套,台下做得是一套,现在看起来,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这么多人出问题,思想认识是主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阀门。党员干部动摇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精神懈怠,作风消极:缺乏理想信念,就会丧失立场,精神空虚,走向堕落。娄底两任市委书记、三任市长、两任纪委书记,还有公检法、住建等部门主要领导接连出问题,这些人中,有的人曾是我的领导,有的人曾是我的“班长”,有的人和我同在一个班子共事的时间比较长,他们从“看片人”成了“片中人”,环境的影响固然存在,但主要的原因都在于他们主观认识出了问题。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矢志不移地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培养优良政治品格,提高政治敏锐性和甄别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名利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夯实抗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最怕的就是见怪不惊,嗜财如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腐败决心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腐败动真格、出重拳成效之大也是前所未有。但是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下,“片中人”几乎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他们放弃了组织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说明这些人已经硬下一条心,他就是想怎么捞就怎么捞,最多是打打掩护、通过代理人等办法,手段更隐秘了,他们的价值观,已经把当官视为捞钱得好处,最可怕的一是没有觉醒,二是觉醒后的漠视。
最危险的是言行不一,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尖锐指出党内存在的“两面人”的问题,还特别强调,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这些我们熟悉的“片中人”,无一不是“两面人”,一面大讲纪律和规矩,一面仍不收敛不收手;一面大谈廉洁,一面大肆敛财;一面严责身边工作人员,一面骄纵亲属子女;一面高谈理想主义,一面丢弃党性原则。党员干部怎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是反腐倡廉的关键。
二、所有的人都会有欲望,知足常乐是自我安慰,知不足而乐才是人生境界
只要是活生生的人就不可能无欲无求,能够控制欲望的只有敬畏之心。其实,生命都是一样的,要吃喝、要追求快乐、要让自己和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要实现人生价值,老年时盼望身体健康。每个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希望提升个人收入,这都很正常。但是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社会是跌宕起伏的苍茫大地,欲望是奔腾激流的滔滔江水,敬畏就是筑在两岸的坚固长堤,不管欲望之水如何翻江倒海,敬畏之心始终保护着也引领着人生的航向。有敬畏之心的人至少不容易溃败、沉沦和堕落,这样的人,总体上说也就具有了高贵的品格,或者正在形成高贵的品格。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只有对组织、对权力、对群众、对法纪怀有存乎一心的敬畏,才能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行动自觉,才能面对诱惑不迷失自我。
任何时候都没有绝对的公平,能够平衡心态的只有自己的三观。我相信出了问题的领导干部,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是经过不断努力和组织反复的考核、考察,多方面培养而成长起来的,他们一开始对党都是忠诚的,而是后来发生了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三观出现了问题,最后演变成毫无政治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我们必须用一颗“平常心”面对进退流转,一心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一个人的价值不能拥有多少财富去衡量,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也不是用权力和金钱能够换来的。
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不能寄托在某一两个领导和老板身上。我一路成长过来,也有过一些困惑,以前觉得某些“片中人”能力不如自己,却靠“拉关系”能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心态难免会不平衡,但是现在看到他们锒铛入狱,给了自己非常大的震撼和警醒,庆幸自己当初保持了定力和清醒。所以党员干部要始终相信组织,党员干部相信组织,就要正确认识组织,了解组织,增强对组织的信心,不能因一时委屈、一时冲动而怀疑组织,背弃组织,更不能因为有些人得了好处就搞人身攀附。
三、所有的奋斗都充满沧桑,要始终如一坚持走正道
渴望进步是人之常情,我个人认为,这些年党员干部的成长,不同的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正道,一条是弯道,一条是邪道。
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走正道。所谓行正道,就是要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坚定不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依纪依法依规办事,始终做到心胸坦荡、心底无私。正道可能会充满艰辛,每名党员干部应该相信,政绩是最好的“钥匙”、组织是最可靠的“大树”,要相信组织,多用心思考虑工作、考虑肩负的职责、考虑单位的发展,靠政绩、实绩、成绩进步,不要幻想在成长进步上有什么“捷径”可走,这才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为官之道、做官之要。
走上弯道要及时回头。以党章为镜,以正义为镜,以良知为镜,才能照出自己的差距,才能照出自己的缺点,才能照出自己的错误。要有照镜子的勇气,要有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就算没有能守住第一次,但不要放弃守住第二次、第三次的机会。只要不是病入膏肓,就有自我救赎的机会。走上弯路还可以回头,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误,就怕这个人犯了错误而认识不到,并且不思悔改。
走上邪路就会万劫不复。初心不正,必走邪路。总想用“财礼铺路,关系搭桥”来实现个人进步的愿望,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越来越远,在腐败泥坑中越陷越深,耽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损害了党的形象。靠“邪道”得来的风光,终究会葬送自己终身的幸福。
四、所有的权力都易腐,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腐败分子能够腐败,说明他具备了腐败的“能量”,并且“有机会”腐败。这个“能量”就是权力,这个“机会”就是防范机制的纰漏和监督制衡的缺位。任何形式的腐败,不论具体原因如何,根子都在于权力过大,不受或少受监督。
单位的氛围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我们要坚决反对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在党内拉私人关系、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等行为。对那些无视原则、规矩,踩“红线”、闯“雷区”,圆滑世故、精明透顶、投机取巧、四处钻营的人,该批评教育的认真批评教育,该组织处理的严肃处理,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真正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一把手的所作所为是关键。一个单位把廉政建设当成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还是走走过场,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一把手在廉洁自律方面率先垂范,是推动部门和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把手要对自己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如果一把手贪污腐化,其他的班子成员乃至普通工作人员,难免上行下效。自己都一大堆问题的情形下,一把手对其他人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恐怕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纵容包庇、同流合污。这样的话,出问题只是时间早晚。
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习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是遏止腐败的“锁喉”之招。把制度比作笼子,也就是把权力视为猛兽。如果这只“猛兽”失去了“笼子”的约束,便会跳出来胡乱咬人,只会给人民带来危害和灾难。在法律和制度这个笼子的约束下,权力这柄“双刃剑”才能发挥“正能量”,权力这只“猛兽”才能为人民看家护院、守护安宁。党员干部特别是单位一把手,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