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敞亮”秋叔

娄底廉政网   王志宇   2023/8/21 17:08:24【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敞亮”秋叔

——双峰县锁石镇双溪村老支书阳秋分的清廉故事

  我父亲有位表兄弟,他俩年纪相差不大,今年都七十一二了。老父亲有许多表兄弟,基本上无来往,但唯独与他一直保持着来往,大概是因为同村吧。他叫阳秋分,我往日里叫他秋叔。


  老一辈人,小时候经历过许多“苦日子”,长辈坚信人多力量大,给小一辈留下了众多兄弟姊妹,祖辈几代都生活在农村,精耕细作着集体分的几亩地,附带学点泥工、木工和做厨之类的手艺养活着一家人。秋叔就生活在这样的地道贫苦农民家,家中有五姊妹。我爷爷是泥工,有几个常在一起砌房的朋友,干活时知晓朋友家有位待嫁的闺女,爷爷便为秋叔拾掇了门亲事,于是穷苦而又有残疾的秋叔这才娶了亲,不久有了一儿一女。


  秋叔虽身有残疾,但却是个思想积极上进的人,热心集体的事。他先是生产队的组长,没过多久被选为村干部,再后来入了党,又被推选为主任,几年后当了村里的支书。村支书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五六年前,秋叔才光荣地退休。


秋叔我们村实现经济振兴的领头人


  秋叔用荒山种板栗树和油茶树帮我们村谋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我们村——娄底市双峰县锁石镇双溪村,田少山多,人均分田不足七分。在那个农村全靠种田产粮养猪的年代,村里的发展极度受制约。于是秋叔把眼光投向了那些小山地,他带领着村干部与村民,将那些杂草灌木丛生的荒山栽上板栗树和油茶树。万事开头难,从挖山,开坑,栽苗,到之后每年再组织两次除杂草、灌木,这些工作如何做,交给谁来做,工钱谁来出等等问题,秋叔都征求村民的意见,最终决定由村集体支付村民工钱,这样既把活干了,村民们在农闲时也赚取了一份收入。在精心的栽培管理下,三年后,种下的树苗就开始进入产期,秋叔又通过村民大会把这些已进入产期的板栗山和油茶山分包给自愿承包的村民。许多未外出打工的村民通过联合承包一块板栗山或油茶山,每年都能赚取到一份不薄的收入。二十来年过去了,如今这些板栗山与油茶山仍在为我村的经济发展作着贡献。


秋叔带领我们村实现真正振兴的“敞亮”人


  “攒小钱,办大事,艰苦创业福利百家,泽被后代。”在秋叔任支书的那些年里,他努力践行着这句话,其中这两件事尤其值得浓墨重彩:一件是新修水泥路,另一件是重建村小学校。


  村里有一条连结两条县级公路的村级公路。路上车子一过,晴天里灰尘漫天,雨天里则泥浆四溅。每逢村里哪家要建房子,拖运水泥沙子,坑坑洼洼的路给运货车辆带来许多难处,碰上雨雪天气,材料根本运不进村。村里人就是给路铺上层石子,不到三两个月,又恢复到了原模样。秋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和家里人讲:要想办法修条水泥路。他一边讲着一边积极地行动着。一方面,他做好村委会的思想工作,大家一致决定打紧村里的所有开支,把板栗山和油茶山每年的承包金积攒起来;另一方面,他积极寻求上级单位的援助,从镇里到县里再到市里,他四处奔走“讨”资金寻支持。最终我们村,先于县级公路硬化修了一条新的水泥路。


  乡村振兴,重要的是人才振兴,苦了谁都不能苦了孩子。秋叔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修建水泥路之后,他便开始着手重建村小。他带着村委会和学校师生乘着国家均衡发展教育的东风,把原先低矮、不成整体建筑的村小新建成三层的教学楼,四周砌好围墙,一幢四合院似的学校让村里孩子们也有了敞亮的教室和宽阔的操场。学校规模小,经费不足,留不住教师,秋叔则每到开学季都带着村委会来学校帮忙,并热情相待新教师,希望用真情留人。学校举办活动需要村里的支持,秋叔总是一口应下并带着村民一起帮忙;学校需要维修屋顶和门窗,也只要与他说一声,他就会立即联系人,并且村里承担一切的费用。慢慢的,学校一有什么事,大家想到的就是一心为村里下一代着想的秋叔。


秋叔活得“敞亮”的村里人


  秋叔是苦水里泡大的孩子,感恩党的恩德,深知农村人的生活疾苦,一直低调清廉。秋叔的女儿嫁在农村,儿子则参军报国;家里住的房子依旧是老式的三弄一层半,娶媳妇时才把外墙刷白了一次;出行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穿着一身老军装,哪怕到镇里去开会也是如此;从支书退下来后,凭着一手厨艺,偶尔在村里帮厨,闲时种些高笋和辣椒之类的小菜到集市上叫卖。


  我结婚时,请秋叔来帮厨,餐席做得很好,为表达内心的感激,想送他一个红包,被他拒绝了。他说:“别人叫我秋瞎子,但是在亲情和人情上,叔心里敞亮。你父亲虽是我兄弟,但我在村里任职时也没帮上他什么,让他一辈子都在与土地打交道。你是村里的大学生,是学校的人民教师,一定要记得照顾好村里的孩子们,让我们的后辈多一些人有出息。"简短的几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就如同秋叔与村里的那些故事一样清晰、深刻。(作者单位:双峰县锁石镇十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