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道德经》:知足从简的自律思想

娄底廉政网   阳跃君   2023/11/16 9:21:1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以百姓心为心”……字字珠玑、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又名《道德经》)250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初读《道德经》,是学生年代对包括《道德经》在内的国学经典的泛读。再读时,是多年后在纪委监委上班后的工作之余细读,而且是读了又读,反复精读。细细品读《道德经》,吸取其精华来加强我们的营养,将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充电”。

当今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步失去了重心。个人以为,可以按照《道德经》一书中所倡导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平淡处世、清静自省、坚忍不拔,在自律中成长,在成长中自律。

道德经认为,“夫唯不争,故无忧。”“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此,可以长久。”人有一大缺点,那就是不知足。不知足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不知足而生贪欲走歪道。人要想改变这一大缺点,就是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知足常乐。常知足,少烦恼,常带有微笑,这就能够使自己延年益寿、安度天年。

不管是对思虑还是欲望,道德经都主张不可恣意妄为,有所节制。道德经提出“圣人为腹不为目”,即是说饮食上保证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需要奢侈浪费。为官从政要廉洁奉公。“人生而有欲”,欲望与生俱来,追求精神的愉悦、物质上的富足是人类的天性。道德经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即对于欲望,人皆有之。不过要合理、合法、有规、有矩、有节、有度。古代先贤曾提出:“有欲甚,则邪心胜”“欲炽则身亡”,特别是对自身滋生的私欲和贪欲,不加以禁止,就难免被无度的欲望所累所害,将会葬送人生的一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尚的品格就如水一样。做人也好,当官也罢,都要做到廉洁如水。这是道德经倡导的无为而治的根基。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以修身为主线的廉洁自律思想,是《道德经》里闪现出来的又一束光辉,对当今的廉政建设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道德经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指明了做人应保持平常心,减少私念、克制欲望、大道从简。什么是大道从简呢?道德经说,“域中有四大”,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四大,道为最大。其中大道是常道,常道是无限,无限是无限多,这便是大道从简的原则。简行、简居、简食、简衣,是大道从简。只有由简,才能到俭,由俭才能到清,清才能抵制贪。所以,廉政,应该从大道从简开始。

《道德经》提醒大家,任何人在宠辱荣患和虚名货利面前,不贪图虚荣和名利,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可自贱其身。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也越大。欲望在贪婪思想的促使下,就会无休止扩大,乃至漠视党纪国法,到头来被正义的子弹钉在可耻的历史柱上。

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从《道德经》中的廉洁自律思想汲取思想精华,培养优秀的道德修养和勤政为民的服务意识,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多读《道德经》,学道德经的思想,以理念的创新实现廉政教育的突破,以内容的丰富拓展廉政建设的领域,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光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