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开展“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专项活动,不断修复和净化全市政治生态。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强化政治监督和正风肃纪反腐,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即日起,本报推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专栏,刊发系列报道,回顾过去一年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生动实践。
以有力政治监督推进山清水秀政治生态建设
——娄底市2023年纪检监察工作综述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坚持不懈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纪检监察机关因党而生、为党而战,是管党治党的政治机关、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两个维护”上肩负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过去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两个维护”,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政治监督取得新成效。
以“镜鉴”为“戒” 震慑“关键少数”
“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是强化政治监督的重点,也是难点。
去年以来,湖南省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关心娄底政治生态修复工作,对娄底市委下发《关于加强以案促改的纪检监察建议》,为娄底政治生态点明“病因”,开出针对性“药方”。
娄底市委迅速行动,成立由娄底市委书记邹文辉担任组长的“镜鉴”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围绕以案促教、促治、促查、促廉、促建5个方面,开出18项重点清单,聚焦选人用人、工程项目招投标、医药购销、土地出让等领域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参与非法集资、民间借贷“五个专项”整治,以案促治,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推动专项活动走实走深。率先在全省召开“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专项活动动员会。对全市正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镜鉴”集体谈心谈话,对县市区党委书记开展“一对一”监督谈话。市委常委班子成员集中阅看有关涉案人员的剖析报告和忏悔书,带头示范开好“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要以案为镜、引以为戒,深刻汲取易鹏飞案的沉痛教训,切实扛起以案促改的政治责任,旗帜鲜明将以案促改工作作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娄底市委书记邹文辉在全市召开的易鹏飞案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暨“一把手”监督谈话会上提出明确要求,“一把手”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抓好问题整改,突出统筹推进,认真抓好警示教育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工作,注重建章立制,不断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去年以来,娄底市委坚持正确导向,严把干部能上能下关。针对干部考察考核结果和选人用人脱节的问题,创新推行“政治健康码”制度,运用政治素质考察成果为干部精准赋码,分别以绿、黄、红三色标示,有针对性地提出“可用、慎用、不可用”的筛选建议,让政治表现和评价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娄底市纪委监委出具廉政意见57批714人,否决或建议暂缓40人,其中,“一把手”14人;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15名党员干部予以严肃查处。
以查办案件“开路”强化标本兼治
去年9月,娄底市政府投资审计事务中心主任杨志辉在宽严相济政策感召和查办案件震慑下,选择主动投案。这是“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专项活动在深化工程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
以开发建设为主的娄底经济开发区,重大工程项目运作密集、资金体量大,与企业、投资商之间接触机会多,易滋生腐败、发生乱象。娄底市纪检监察机关严查娄底经济技术开发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谢玉敏、原总经理肖新国等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贪污受贿、权力寻租等问题,顺藤摸瓜,深入查处系统腐败窝案。
“工程建设涉及面广,资金密集、审批环节多,必须加强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整治。”娄底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娄底经开投系列案件存在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规范党委“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流程,对重大项目实行纪委备案审查制,深入开展“六个一”以案促改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娄底市属平台公司日常监督的实施办法》,做实做细做好“后半篇文章”,当好国企“守门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权力规范运行。同时,坚持标本兼治、惩防结合,围绕工程建设领域查处的典型案件,全市各级各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累计180余场次。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不断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一体推进各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突出问题整治。
靶向治疗、去疴除疾,举一反三,筑牢堤坝。
娄底市纪委监委坚决履行监督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查办案件开路,纵深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以案为鉴,促查促纠。
去年以来,全市立案2097件,处分2063人,其中处级以上干部48人,留置64人,留置市管干部9人,移送司法机关38人。重点查处了邓光吕、谢玉敏、王洪江、李红辉、禹丽君、肖新樵、杨志辉等典型案件。5个县市区纪委监委均办理自办留置案件,在全省率先实现“三个破零”,得到省纪委监委充分肯定。
聚焦政治巡察推动整改落地见效
巡视巡察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必须准确把握巡视巡察“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从严治党利剑作用。“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是重大政治任务,巡而不改,改而无效,比不巡察的效果还坏”,成为了娄底市委开展巡察的共识。
前不久,娄底市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拍卖会,此次拍卖(租)竞拍的12个标的物,来自5家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去年,娄底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拍卖(租) 的形式累计实现资产盘活处置收入437万元。这是六届娄底市委第五轮巡察整改“回头看”的具体成果。
自2023年8月起,六届娄底市委第五轮巡察在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巡察。此次巡察安排2个巡察组对六届市委第一轮至第三轮24个被巡察党组织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去年9月,娄底市委第二巡察组在对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巡察整改“回头看”时,发现一些市直单位闲置资产处置不及时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重视,并作为巡察整改“回头看”发现问题进行了交办。
娄底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立行立改,并举一反三,深入排查摸底,厘清资产性质和权属,依法依规依程序委托评估公司进行综合性评估。根据评估金额,该局牵头,资产权属单位积极参与,纪检监察机关全过程监督,委托第三方公开拍卖。
如何让国有闲置资产与市场牵线搭桥,重新焕发活力,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效果?娄底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组织对市本级闲置低效国有资产进行初步摸底,包括住宅、办公、车库以及有商业用途等多宗国有资产。围绕六类资源、五类资产、两类资金盘活处置展开攻坚,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年度绩效评价机制,构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部门单位的三级评价体系,设置基础管理、资产日常管理、资产清查、资产报表、“三资”盘活等多项绩效指标,按照“两年全覆盖”和“以评促改”的要求,分批开展综合评价,逐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从“重购置、轻管理”向“重统筹、看绩效”转变。2023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业务150项,资产账面价值8047.06万元。
“发现问题是生命线,推动解决问题才是落脚点。”娄底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唐浩然表示,娄底综合用好巡察监督成果,通过个案问题“解剖麻雀”、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实现“巡察一个行业系统、改善一域政治生态”的良好效果,推动相关单位由“不会改”“被动改”变“知道改”“主动改”。
去年以来,娄底高标准完成十二届省委第四轮巡视提级巡视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引领全市巡视整改走深走实,交办立行立改问题21个。精准把握整改完成的定性标准,娄底市委巡察组对整改情况逐一审核评估。完成六届娄底市委第三至第五轮巡察,派出28个巡察组,发现问题3527个,推动立行立改问题972个。围绕医疗、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创新开展“穿透式”专项巡察,发现问题1269个,移送问题线索222件,交办立行立改问题134个,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个,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新闻故事
“三个三”工作制细化政治监督
“春节临近,我们将采取交叉监督、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春节期期间‘四风’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近日,娄星区纪委监委驻区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向监督单位下发工作清单。
“围绕监督清单内容,我们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进行安排部署,通过局党组分管领导带队检查、量化考评、通报,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个人绩效奖金、评先评优挂钩,形成闭环管理,不断推进工作落实,提升队伍形象。”娄星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国英介绍道。
去年以来,娄星区纪委监委深刻把握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内涵及作用,探索“三个三”工作机制,即“聚焦监督内容、标准、对象具体化,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效果导向精准,在融入日常、联动协同、推动整改上形成常态”,始终扛稳抓牢政治监督首责。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清单”监督模式,细化政治监督重点任务4个方面20项,着力破解“监督什么、谁来监督、如何监督”等难题。紧盯上级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教育医疗、社保基金、粮食购销、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部署开展专项监督,做到发现问题和推动解决问题齐头并进。不断健全完善日常监督工作规范,统筹用好谈心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现场监督等常规监督方法。探索开展蹲点式监督、调研式监督、体验式监督等新举措,及早纠治苗头、筑堤护坝。
去年,全区查处违纪违法区管干部15人,因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问责领导干部4人,约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滞后的5家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问题整改519个,通报典型案例9期,追缴资金1750.05万元。(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朱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