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南法治报头版头条报道:清单式靶向监督一扫乡村歪风 娄底铁纪护航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落实

湖南法治报   雷昕 杨红丽   2024/3/5 11:02:5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微信图片_20240305110314.jpg

微信图片_20240305110334.jpg

(原载《湖南法治报》3月2日头版)


1月16日上午,走进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美丽整洁的甘家屋场、青瓦白墙的乡村振兴展览馆、古意盎然的石板路、山水环绕、玫瑰含苞的花溪谷。一副产业鲜明、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绿水青山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

花溪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铁纪护航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落实。2023年以来,娄底市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领域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开展清单式靶向监督,系统整治乡村振兴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起底2021年以来的涉农问题线索1147件,全市查处问题1009个、1398人,清退、追缴资金3150多万元。

创新基层监督方式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2014年我回来刚当村支书时,群众上访问题严重,村级账目不清。项目审批就是村支书一支笔决定,钱就可以花出去。”花溪村村支书唐满平回忆。

2017年,娄底市纪委监委创新开展互联网+监督,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村级权力清单、工程项目管理、农村集体资产、民生资金等重点,打造娄底市村级小微权力互联网监督特色系统,筑牢小微权力防火墙。

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在村里推行后,所有村级工程项目、资金来源等信息都必须在互联网+监督平台公开,村民可自行在手机终端上网查询。“所有信息公开后,现在我们村再没有村民反映村干部在村级项目中存在贪污问题。”唐满平告诉记者。

此外,市纪委监委还创建农村“三资”互联网监管平台,在涟源市试点增设“三资”公开特色板块,将全市21个乡镇(街道)506个村居的3278条农村“三资”信息在平台全面公示、动态更新、全程监管,有效防止农村“三资”流失、清占。

为了激发乡村治理新效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落实。近年来,娄底市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压实各地各部门基层治理主体责任,督促推动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娄星区探索“三屋同治”新模式,构建以“屋场”为基本单元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将全区144个村细分为1042个屋场,分别成立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构建起“三屋同治”新格局,推动基层事务实现管理到治理再到自理的转变。以“屋场”为单元激发基层治理效能获评第5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在全国推介。

充分发挥屋场理事会引导作用,通过积分制管理、召开屋场会等方式激励村民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聚力建设美丽屋场。推动村民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通过群众事群众议、屋场事屋场办,至2022年底建成美丽屋场232个,引导农民群众在美丽屋场建设中筹资3580万元、筹工27840个。

“旷家屋场原来路一直修不进去,屋场党小组组长主动提出建屋场。屋场建好后,村民自己协商好建设事项,使矛盾不上交。如今屋场道路已顺利拉通。”唐满平介绍,“‘三屋同治’充分调动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乡村建设,村里占用土地建设公益事业再也不用出土地补偿费。”

如今走进花溪村,道路整洁、乡风文明,文化艺术墙、休闲小广场、绿植花圃随处可见。村民们都说环境变美了,人心也安定了。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在甘棠镇栖凤村了解当地扶贫产业特色果林生产、销售、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情况。

清单式管理监督 集中整治有效衔接问题

“老乡,您的危改钱收到了吗?”

“收到了,打到了我银行卡上,感谢政府关心,现在住得更安心”。

2023年8月,涟源市纪委对危改资金的到户情况开展暗访。这是涟源市推行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监督清单》的一个缩影。该市将督导考评中反馈的“2022年10月危改资金支付率低于40%”问题纳入动态监督清单,举一反三,对2023年度危改资金的发放持续跟进。在监督推动下,该市2023年完成新增监测对象1297户房屋鉴定,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完成竣工验收311户,777.6万元全部及时拨付到户。

2023年,娄底市纪委监委聚焦4个方面16项内容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治台账,实行“一县一监督清单”“一领域一集中治理”“一季一专题督查”“一年一考核”,构建“清单+督导+整改+考核”全链条监督闭环。对省抽查反馈的44个重点问题督办、交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特别是围绕中央、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制定“问题清单”和“监督清单”,靶向跟进监督,集中整治有效衔接方面突出问题,压实乡村振兴领域工作作风。对返贫监测、农村改厕、易地搬迁后扶3个领域集中排查整治。督促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再回头看”,推动整改问题2.11万个。督促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房屋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发现并整改问题151个。

“我们不仅要将案件查到位,还要通过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涟源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吕许灵在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整治工作调度中强调。2023年,该市将2022年查处的1起农村改厕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编入《32条警示清单》,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并针对农村改厕领域开展持续监督,督促职能单位把好改前产品质量关、改中监管检验关、改后竣工验收关,开展涟源市“问题厕所清零”攻坚行动,对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工作跟进监督,督促发现并整改问题3246个。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对农村改厕问题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严肃查纠,不仅要查村级直接责任人,也要查乡镇等监管责任。”吕许灵鲜明表态。

2023年5月26日,该市在对安平镇长享村历年改厕户实施全覆盖核查发现,该村在发现户厕问题后隐瞒不报,并制作虚假摸排资料应付检查。2023年10月,结合其他违纪问题,安平镇长享村党支部书记刘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安平镇改厕办主任肖某某、安平镇驻长享村指导员肖某某、安平镇改厕工作分管领导胡某某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被予以诫勉。

风腐同查 协同开展专项监督和专案治理

娄底市纪委监委以查办案件开路,坚持风腐同查,探索建立专项监督和专案办理协同推进机制,是该市在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中的另一个抓手。“每个专项整治一对一、点对点下发工作提示,定期开会调度协商,做到‘一案一梳理’‘一案一研判’。要求审查调查部门在留置案件查办过程中循线深挖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和背后腐败问题。”娄底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室负责人介绍。

2023年,市纪委监委通过对市审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某某、市政府投资审计事务中心原主任杨某某、娄底经开投原董事长谢某某、原总经理肖某某等处级干部留置案件中涉及到乡村振兴领域有关问题进行深挖细查,全市共留置18人、移送司法29人,形成强烈震慑。

深入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围绕耕地保护、惠农补贴、农村“三资”、涉农项目审批分配4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查处问题249个、479人,追回资金1235万元。以田长制推动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推进省下发684个问题图斑整改到位。

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和工程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围绕粮食收购、存储、轮换、销售等环节,紧盯人、责、粮、钱“四条线”,严肃查办“一把手”案件、窝案串案以及“影子公司”等新型、隐形腐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人。

娄底市纪委监委在查办娄底粮库原主任肖某某涉嫌职务犯罪案中,深挖彻查发现娄底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杨某某等6人存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进行立案审查调查。经查实,肖某某违规将虚假轮换套取的差价设成“小金库”,6人存在违规领取补贴或收受财物,集体同意违规决策套取差价骗取财政补贴等违纪违法事实。

案件查办后,市纪委监委坚持用身边案警示身边人,全市通报典型案例20期53起,深度剖析涟源市财政所干部违规套取惠农资金、新化县西河镇小水村原党支部支委班子集体联手侵占集体资产等案件,结合肖某某、陈某等典型案例,开展全市粮食购销领域警示教育75次,6250人次。

针对监督中发现的虚报套取惠农资金、乱占耕地建房等突出问题及时处置后,制发交办涵、纪检监察建议书等56份,督促完善耕地保护田长巡田制、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十条措施》等制度140余项。

整治一线 安全饮水润民心

“感谢纪委和党委政府领导关心,现在用水很方便。”双峰洪山殿镇雷锋山村村民王自中打开自家厨房的水龙头,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喜笑颜开。

洪山殿镇地处双峰西北部,属于娄邵干旱走廊,也是老工矿基地。2022年,洪山殿镇遭遇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长达180余天无有效降雨。镇内饮用水源四方水库基本干涸,无法供应水源,造成2.6万人饮水困难。

收到群众信访反映后,娄底市纪委监委以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为抓手,市、县、镇纪委3级联动,督促当地党委、政府及时有效处置。娄底市水利局将其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清单,督促县水利局落实整改工作,筑牢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2023年,洪山殿镇将改造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作为做好民生实事的首要目标,自筹资金380余万元启动了改造工程。改造项目通过向娄底自来水厂引水解决供水缺口,同时综合调度镇内较大的村级水厂,实现集中供水覆盖面的拓展。

小小一滴水,折射大民生。供水保障工程是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民生项目,直接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水管拉通后,洪山殿镇用水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王自中告诉记者:“原来是吃一天停两天。现在用水很方便,打开水龙头就有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