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开始种楠木树的2004年,他已经68岁。
那一年,一生勤劳善良、聪颖贤惠的奶奶突发疾病去世,全家人悲伤不已。四十多年的相亲相爱相厮相守嘎然而止,刚刚从新化西河镇最偏远的新开村结束七年多志愿扶贫的爷爷,一下子陷入无尽的伤悲和无边的孤独之中。
悲伤无助中,他想到了结束志愿扶贫时新民村村民送给他的四棵小小楠木树苗,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返回老家对家庄,把四棵小苗栽到了和奶奶共同生活了近30年的老屋后面的自留地上。为了确保小树苗的营养,他特意在小树的周围浇上了几担家肥家粪。
老家的小树苗,承载着爷爷对新生命的希望,也寄托着爷爷对奶奶的深情和思念。
第二年春上时,小树苗长到了差不多一个人高,大拇指粗,煞是惹人怜爱。微风吹来,小树迎风摇曳,树叶沙沙作响,爷爷仿佛听到了当年和奶奶花前树下的浅语低吟……
爷爷干脆把铺盖搬到了空巢十多年的老家,开始了种树植树育林绿化的新创业计划,也继续着与小树间只有他和奶奶间听得懂的倾诉和倾听……
村里人都说,爷爷种起树来,比农民还要农民,又找到和发挥了他勤劳吃苦的特长。
说到爷爷的勤快,不论是在老家农村,还是他曾经工作过的任何一个单位和地方,都是交口称赞不已!
爷爷退休前,曾在乡镇工作了四十多年,二十多岁起担任过撤区并乡前三个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以及几个大区乡镇的党委委员。走到哪里,乡亲们都喊他“长工书记”,因为除了上级开会,他绝大部分时间都走在田间地头,每天起得比农民还早,还担着一担箢箕,别人早起干活时,他已经拾了一担牛粪狗粪类的农家肥料!因为勤奋、耿直和廉洁,他老人家曾三次被评为原娄底地区的先进个人、模范纪检干部。
如今,孤身回到老家的爷爷,为了在责任山上种好楠木树,又把他的勤快勤劳和吃苦耐劳发挥到了极致。他每天天不亮就爬到山上,忙着砍掉十几苗责任山(奶奶和爸爸兄弟姊妹原来是农村户口,分了责任山)上的杂柴杂草杂树,柴草中多有蜂窝毒蛇,不知被野蜂蛰过多少次,有时眼睛都被蛰得肿起挣不开,蛇也遇到过很多次,幸好被他的长镰刀赶跑了,没有发生大的危险。花了近两年时间,把所有的责任山都干干净净砍了一遍,又用锄头完完整整挖了一遍。那段时间,挥动的镰刀舞成了爷爷的广场舞,光滑的锄头棒成了爷爷打草惊蛇和挖山挖坑的金箍棒,终于把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了一片净土,开始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从此,爷爷每天在这片挚爱的净土上,开始种植楠木树。在爷爷的心目中,楠木树是神圣的,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绿化效果好。楠木树中通外直,伟岸挺拔,一年四季,常青常绿,涵养水源,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在这片坡度大多在五、六十度,甚至七、八十度的责任山上,不知道砍坏了多少把柴刀镰刀,也不知道挖坏了多少把锄头镐头。不知道摔了好多次的跟头,也不知道磨破了好多双的鞋子。爷爷只知道必须认认真真的挖坑,栽苗,浇水,施肥,除草,打虫,所有栽树护树的工序,一道都不能少,一道都不能马虎!
到2012年时,除了开荒扫山及加强对已栽树苗的管理之外,爷爷每年一般新栽4—5棵新楠木树苗,共计新栽并成活近50棵楠木树。最早栽下的4棵树苗,已经长到3—4米高,树干已有碗口粗,郁郁葱葱,亭亭玉立,俨然一排威武的哨兵!天天看着它们,爷爷又仿佛看到了奶奶的笑容和重生!
党的十八大后,习主席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号令,更加鼓舞了爷爷绿化青山、种好楠木树的坚定信心!年已七十有六的爷爷决定,加大力度,增大密度,每年栽种10棵以上的楠木树,到80岁时,一定要种植并成活100棵以上的楠木树。从此,他以山为家,以树为伴,一心扑在责任山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冰霜雨雪,在所不辞!
这种树的辛劳,局外人很难体味,更难描绘,有时甚至无法想像。不说夏日炎炎,蜂蛰蚊咬,单说给树施肥这一项,就让人心生敬畏。过去除了种果树,村里基本上没有人给树施过肥。可偏偏爷爷是个楠树痴,他给自己定了个硬指标,除了化肥外,每棵楠木树必须至少施一桶家肥家粪。六七十度的陡坡,尺把宽的小路,花钱请人都不愿意干!但是爷爷认了真的事,天大的困难也难不住!
七八十岁的爷爷,经常挑着大半担粪,低着头,躬着腰。驼着背,有时还要用手拉住小路旁的柴草防止脚滑,时而咬紧牙关,时而喘着粗气,任凭汗水洗脸,露水洗脚,一步一摇,三步一抖,老半天才把粪挑到山上,比黄山泰山的挑山工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有时满叔帮忙,绝大部分都是爷爷一步一摇担上山的!
冬去春来,夏消秋至,到了2017年,爷爷终于种植成功了103棵楠木树!满山的树悄悄的绿了,年届八旬的爷爷也欣慰的笑了。
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为新时期五大文明建没之一,更加凸显了加强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地位和历史地位,爷爷又给自己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未来5年再种100棵楠木树,为建党10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献厚礼!爷爷的勤劳勤快和不老雄心,感动和感染着身边的亲人和群众,除了家中的儿孙外,侄儿侄孙以及邻里乡亲,也都尽力岀工出力,支持爷爷的雄心壮志。特别是在县城工作的满叔,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帮助爷爷种树。尽管爷爷踌躇满志,但是天难遂人愿,此时的爷爷却接连出现了一些状况。
先是一次上山时脚滑,不幸摔断了左脚,三个多月不能种树;后来又患上带状疱疹,痛彻骨髓,日夜难眠!再后来发生冰灾,压歪压断了十多棵楠木树。但是一连串的厄运并没有击垮爷爷,他总是直面磨难,斗志昂扬,愈挫愈勇,永不言弃!家里人都劝他,年纪这么大,身体又不好,树也种了100多棵了,何必为了200棵去命呢?可爷爷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到底!“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标”!这不,脚还未好,爷爷柱着拐杖就给小树浇水了。带状疱疹晚上痛得他直喊不想活了,可白天又记挂着忍痛给楠木树打农药了……终于,在爷爷的亲力亲为、模范带头和众子侄的倾力相助下,如期完成了200株楠木树的栽培大业!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如今,20年过去,爷爷最早栽的纪念奶奶的4棵楠木树,已经冠如华盖,干如水桶,枝繁叶茂,遮云蔽日,成了鸟儿搭窝的天堂,每到夜晚清晨,就开始了它们百鸣千啭、清脆悦耳的交响乐。而走进满山的楠木树林,苍翠欲滴的新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山风吹来,楠木树像腼腆而又挺拔的年轻士兵,仿佛在自报自己的树号和树龄,接受爷爷的检阅,平时神态憨厚的爷爷此时像一位骄傲的将军,威武极了……
爷爷和他的200棵楠木树。只是他勤劳一世的见证和侧影。老人家常对我们说,勤劳不光是一种好品德、好习惯,更是一种不畏艰难、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很喜欢曾国藩的那句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爷爷确实是践行这种奋斗精神的典范。不说他在基层乡镇辛勤付出的40多年,也不说他在山路弯弯的新民村志愿扶贫的6、7年,就说他回老家的这20年,除了栽树外,他不停歇地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奔波不止,修桥,修路,修学校,修水塔,哪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拇指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摘自爸爸“老刘同志”的朋友圈)
看到爷爷年岁已大,又长年累月这么辛苦,家里人都劝爷爷“别太累了”,爸爸在朋友圈给爷爷的父亲节祝福的打油诗中,还不忘调侃爷爷“节日快乐,少干点活”。打油诗这样写道:
今天 又是父亲节啊
伢老子 还是像往年一样
祝福无限 幸福无限
拥抱无限 威武无限
当然 最应该 最渴望的
还是祝您福寿无限
节日快乐 少干点活
曾经的母爱 悠长又忧伤
像泉 像河 更像海
而今 只能在睡梦中
幸福地畅游
醒来 分不清
是泪水 还是海水
还好 还有满世界的慈祥
关爱 还在您的手中 脸上
也许 您总是自诩像高山上
一株普通的映山红
浓而不艳 香而不争
但在我们的眼中 心上
您更像树一样伟岸
像山一样坚韧
屹立 悠然 永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进入米寿之年的爷爷,又在村里的田间山头山,向村民不断地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思想,由楠木树到楠木山,由楠木组到楠木村,构筑和践行他老人家的“楠木梦”,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大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岀应有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