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星区:“趴账”的征地款

湖南电台     2025/3/21 14:30:10【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一阵子,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扶洲村村民王义生高兴地告诉前来回访的巡察干部,自家的7300元征地款终于到账了。此前,这笔款项一拖就是近三年,一直没有发放下来。征地款为何“沉睡”好几年呢?又是如何发放到位的呢?

事情还得从去年9月说起。当时,娄底市娄星区委第四、第五巡察组对蛇形山镇党委和38个行政村(社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常规巡察。

巡察组刚进驻不久,就有扶洲村柘树组的11户村民找上门反映,村上有22万多元的征地款至今未发放,这其中就有村民王义生的一部分。    
娄星区委第四巡察组组长彭坚介绍:当时,王义生跟我们反映,2020年村里修建高速公路的时候,征用了他家承包的土地,征地款一共有7300元。2022年1月到村账后,就一直没有发下来。
王义生说,他也找过村干部很多次,但是都没有用。
征地款为什么发不下来呢?收到村民反映的问题后,巡察组迅速行动。白天,调取原始地籍资料,仔细查阅相关账目。晚上,串门入户、走访群众,弄清事情来龙去脉。
原来,2002年修建潭邵高速(G60)时,征收了扶洲村柘树组11户村民的承包土地用于还塘;2020年,因G60复线醴陵至娄底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再次征收先前还塘的新塘。2022年1月,征地补偿款22万多元下拨到了村里。但是,由于村民对土地产权存在争议,分配方案达不成一致,导致这笔征地补偿款迟迟未发放。
彭坚介绍:村民有2种不同的意见:涉及征地的11户村民认为,这笔款只能分给这11户村民;而柘树组其他村民觉得,这些征地补偿款,它属于村组集体收入,其他人也有份,可以适当补点差额给这11户,但全分给他们就没有道理了。
就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争执不下。对于如何来分配征地补偿款,扶洲村的村干部也犯了难。于是,这笔款项就这样一直“趴”在村级账户上。
巡察组在找准问题症结后,立即督促镇、村两级,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推动补偿款发放到位。对于那些权属清晰、没有争议的,立即组织发放;对于存在争议的,多次召开和美屋场协商会,一起协商、分配到位,并同步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
在巡察组的推动下,去年12月,这笔多年“趴”在村级账户上的征地补偿款终于发放到了村民的手中。
去年以来,娄星区完成九届区委第五轮、第六轮巡察,发现问题2085个,交办立行立改问题167个,清缴清退资金646万多元,移交问题线索39件。
娄星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学锋表示:对村巡察,让巡察干部走进群众家中、走到田间地头,深入发现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巡察监督的“晴雨表”,始终坚持立查立改,见行见效的工作态度,把巡察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

娄星区长青街道竹山社区的居民也真实感受到了巡察整改的成效。

去年9月,长青街道竹山社区安置基地多名业主联名向娄星区委第二巡察组反映,安置基地关家脑路年久未修,路面坑坑洼洼,影响居民出行。    
竹山社区居民张小琪说:原来的路是不好走,真的不好走,到处都是坑坑洼洼,落雨就是一身泥巴,出太阳车子一过身,全身都是灰。
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巡察组立即开展实地考察,在了解到事情原委后,督促长青街道启动建设资金修建道路。同时,向娄星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从区级层面统筹推进解决。
历时30多天,一条长187米、宽13.5米的水泥马路建成了。张小琪高兴地说,现在,住在附近的1000多户居民再也不用为出行发愁了。
张小琪:20多年来,一直没有修好,道路终于搞通了,大家出行更安全了、更方便。
九届娄星区委开展五轮巡察以来,共巡察6个乡镇街道,111个村(社区),聚焦基层干部作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惠农惠民资金分配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推动整改问题1312个,有效推动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
娄星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学锋表示:我们将紧盯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推动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真正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